当前位置:首页 > 研学旅行 > 研学资讯

研学旅行——将世界变成学生的教科书| 前沿报告

来源:中教传媒智库 发布:2018-03-13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纲要》,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此后,四川省、黑龙江省、广东省等多省相继发布通知,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近年来,不少学校组织了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奔向广阔的天地。但小编发现,在活动过程中至少存在四个问题,即重游轻学、主题模糊,全权委托、规划随意,一味包办、模式单一,评价片面、反思不足。

重游轻学,目标、主题模糊

当前,虽然很多学校把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之中,但缺乏对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准确认识,对于研究旅行的教育意义、目标、主题等缺乏系统的思考,把研学旅行等同于传统的春秋游、夏令营等,陷入了“游大于学”“只游不学”“重游轻学”的怪圈。甚至是一些花费巨大的海外游,也往往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校园、合影留念等表层活动上。

全权委托旅行社,规划随意

研学旅行的成功开展须以精心安排和规划作为前提。但由于学校对研学旅行不够重视,在活动规划上显得比较随意。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旅行社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开发了很多的研学旅行产品,成为事实上的活动策划者与组织者,但它们由于缺乏教育视角与立场、缺乏课程思维,并不注重教育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受制于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分关注,再加上教师普遍存在着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状况,也愿意把研学旅行活动委托给旅行社,对研学旅行的方案缺乏严格的监督与要求。

一味包办,缺乏自主性

研学旅行实行之前,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学生提出很多要求,从而将本该轻松愉快的旅行变成了机械、急躁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在开展过程中,学校多从纪律考虑,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限制,比如在行进过程中不能大声谈话,上厕所、睡觉等都需要向老师报备,不允许单独自由活动等。很多学校把研学旅行当作实践活动课程来开展,但他们忘记了活动课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生具有自主性,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利,研学旅行就丧失了活力,也失去了其特色。

评价片面,反思不足

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研学旅行应做到活动前要有设计,活动中要有探究,活动后要有评价反思。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重探究轻反思、重活动轻评价的现象。如何评价研学旅行开展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学生的行为表现等,都是教育管理者应考量的内容。但由于学校制定的评价体系不够具体和完善,这些关键点很难被有效反馈,很多学校在开展完研学旅行后草草了事,有的甚至对此都不进行评价,从而使研学旅行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教师往往对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探究能力等不能进行全方位地考察和评价,又或者教师被学生以往的行为表现所影响,对其评价带有主观色彩,从而使评价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

要解决上述问题,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使研学旅行做到目标明确、学习有效,就必须寻找适切的研学主题和课程教育目标,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既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又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最终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辨别、探究、思考、归纳、总结、吸收,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梳理,我们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经验,如活动前如何制定方案、选择主题,活动中如何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活动后如何进行有效评价和总结等,分享给大家。

教育局和学校联手研发研学旅行方案

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为保障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局和学校不妨针对区域及学校实际开发三类方案:

 1 

教育局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建议手册》,内容包括: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组织程序与方式、学习评价、资源支持、不同学科教师前后参与的要求、课程准备等内容。

 2 

教育局开发《研学旅行教师指导手册》,内容包括:活动前如何做好知识铺垫?活动中发生安全问题怎么办?学生生病怎么办?遇到骚扰怎么办?遇到小偷怎么办?学生调皮怎么办?男女生交往过于亲密怎么办?市民不配合怎么办?各种突发问题预案,甚至学生晚上内省、带队教师自我反思建议都有详细规范。

 3 

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研学旅行学生活动手册》,内容包括:学生们行程地图,详细攻略,既有活动意义、目标、日程安排、相关准备、安全注意事项、评价等内容,又有前几届学生活动的体会、反思文章、研究成果启发引导作用,课程操作指南等。

这些研学旅行方案就像产品使用说明书一样,针对性强。一方面,让生手会做,效果有保证;另一方面,还可实现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可再生、可复制的良性循环。

如广东省中山市三鑫幸福教室就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开发了专门的《研学旅行学习手册》,聘请名师、名家编写,把学生培养目标、教材学习主题、学科知识要点都融入其中。研学活动出发前,学生在学校利用综合实践课、周末进行前置性学习,保证每次旅行活动前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技术准备。

设计调查问卷

进行可行性考察调研

不少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在目的地及景点选择上总是难以让学生和家长都满意。解决这一问题,不妨给家长选择权,听听家长的意见。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在确定研学旅行目的地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设计简单的问卷,在同学和家长、甚至校外的亲戚朋友中进行活动地点的问卷征集。问卷收集后,由学生们对问卷进行整理,筛选出最能反映研学旅行目的地文化的景点。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和家长们更支持此次活动,还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设计和整理调査问卷。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部分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会提前到现场进行考察,考察工作包括活动地点的参观学习流程、需要的时间、整队集合的时间和地点、需要的活动费用等。考察调研中,由学生们计算活动来回时间,与活动地点的工作人员交流,事先了解研学地点的历史文化,每个小组提交可行性报告,提升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

北大附小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始前,也是由老师先进行线路初探,即使走过很多遍,每次去之前也要再考察。比如先走山还是先走水,先爬长城还是先走峡谷,都会提前设计。

划分学段

有针对性地选择研学旅行方向

由于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学生能力、学生知识等有较大差异,所以要分学段选择研学旅行方向。如北京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就将初中和高中的研学旅行方向区分开来。

初中研学主要方向是: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学段由京内到京外,先后组织学生去永艺兴珐琅厂、義利面包厂、顺义河北村、古北水镇、百工坊、石家大院、杨柳青等基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三次组织初二学生去天津研学旅行,参观基辅号航母、去平北抗战纪念馆、周邓纪念馆、南开大学等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

高中研学主要方向是:人文素养提升和文化认同意识的培养。高中学生在认知和管理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具备了能够“远行”的基本条件。同时,高中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非常重要。因此学校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去山东泰山、曲阜,去河南郑州登封、陕西西安、江苏南京。2017年11月去浙江杭州绍兴,远赴福建厦门泉州和德化。

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制定研学旅行主题

研学旅行既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应该体现课程性,并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三鑫幸福教室以课程为主导,设计的小学一至六年级每个学期的实践活动,都与各学科知识对接,与各学科学习情景一致,服务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以五年级下学期《乡下人家》全学科融合课程配套实践活动为例,学生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科学、电脑、心理、书法等学科课堂上,学习完与乡村生活相关的知识后,全班师生马上启程,前往湖南省张家界市金豆湾村亲身体验乡村生活,完成各个学科实践任务和融合实践任务。

学生们在小溪边细语,讨论语文的博大;在青石上思考,冥想数学的奥妙;在青松下交流,加强英语的运用;在田野里欢唱,展示优美的歌喉;在森林里漫步,享受乡村的宁静;与乡亲们劳作,与山里孩子一起生活,体验乡下生活的艰辛、劳动的光荣,感受乡下人的质朴、乐观、热情以及对梦想的追求和渴望……

除了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得到运用,学生还需要以大自然为课堂和教材,进行为期6天的“项目制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张家界—珠海常见植物比较”“张家界—珠海气候特点比较”“土家族民俗文化”“张家界景区地貌特点及成因”等项目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学生在出发前要上网搜集资料,完成项目学习手册上的主题、研究计划;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乡下人家,走进美丽的张家界景区,通过观察、采访、记录对项目进行深入的学习;返回学校后,学生还要在教师指导下对项目进行总结、汇报。

北大附小的研学旅行主题规划主要有自然教育,有生存技能、环保教育、青山行动等。学校组织学生去水泉沟峡谷徒步活动,孩子们在山、泉、石头之间放飞自己,融入自然。学校还做了长城城砖的测量。学生们在活动中展现了良好精神风貌,如全程保持队形,拼劲全力确保不落下队友;小组里的男生代表,一路照顾女同学彰显绅士风度;学生们倡行环保,一路提着大大的垃圾袋;午餐的香气引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蚂蚱落在了一位同学的腿上,同学们的第一反应是吃惊、害怕,紧接着蜂拥而上,投入观察。就这样玩虫子整整两个小时,原来预设的活动都被打乱了。所以研学的课程需要半结构化,研学应该是自然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实现不经意的成长。

做好安全教育

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

由于研学旅行的课堂多是在路上,开放性非常强,所以安全是确保活动课程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以学生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学旅行,需要对研学线路、课程设计、组织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确保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全性。学校和相关组织方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要制订安全手册,进行安全培训,对研学线路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天气与交通、食品卫生、疾病预防、保险保障等都要做好详细说明。同时,教育、旅游、交通、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职能部门也要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在此,特别建议在活动中一定要配备经过科学专业训练的安全指导人员。

北大附小就与专业的保障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模式,与户外星球、北大山鹰社合作,让中年级与高年级都能充分地玩耍。北大附小的保障机制和人员分工为:1+2+3(模式)。专业保障团队有:北大附小主带老师、校长助理、师训主任、二年级组长、教师、班主任等。户外星球主带老师、北京大学山鹰社指导教师、野战部队复转军人、营地教育导师、昆虫学博士、北大山鹰社2015年阿尼玛登山队队员、户外星球首席剪辑师、真人秀摄像师、贝尔生存训练营拍摄师等。

实施多元评价

反思研学旅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总结经验

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全面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让教育管理者掌握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从而吸取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次活动做奠基,也能让学生进行自我感知,自我教育。依据研学旅行的目的,本着关爱、呵护、督导、培育、评估的原则,研学旅行评价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结果评价两部分。最终的评价形式可为晨会、班会、校级主题演讲、摄影展、征文比赛、橱窗成果展等。

过程性评价项目及关键评估点:

1.时间观念:能够做到守时,集合时不无故迟到;

2.专心学习:出发前有准备、过程中有记录,结束时有收获、感悟;

3.纪律意识:服从带队老师和导游的管理,维护大局;

4.文明礼貌:公共场合注意文明礼貌,不大声喧哗,守秩序;

5.个人形象:个人卫生干净整洁,团队中乐于助人。

返校后展示分享评估项目及关键评估点:

1.原创性:分享内容是否为原创?原创比重占多少?

2.分享主题:主题是否分明?是否来自本次游学实践?

3.分享内容:内容全面与否?设计是否精彩?

4.分享形式:形式有无特色?是否声情并茂具有真情实感?

5.分享表达:表达是否流畅清晰?能否体现团队理解、意愿?


来源:中教传媒智库
编辑:孙意坚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