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资讯

战“疫”主题征文|一位白衣战士的全部理由——表弟援鄂日记里的抗疫故事

来源:江西教育网 发布:2020-04-02



人民平安,武汉平安,就是我们医务人员最大的幸运,也是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之所以被称为白衣战士的全部理由。

                                                 ——题记


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委实有些漫长,而2020年的春节更可谓一言难尽。多年以后,我们应该都会记得这个庚子年经历的一切,以及交织着紧张、恐慌、担忧、感动等种种的复杂情绪。其实,每个人本质上过的是一样的日子,不一样的是你的心在感受什么。我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到底感受了些什么呢? 

传媒1.jpg


义无返顾上“战场”

大年初二,江西省组建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表弟邹俊韬立即报名,并光荣地成为医疗队队员之一。表弟是江西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的主治医师,是个热爱音乐和辩论,甚至有些文学气质的热血青年。在这次危难时刻,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镇定、坦然、专业和成熟。在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家里琐事,安抚了父母的焦虑情绪后,便随医疗队进驻了武汉市第五医院。

传媒2.jpg

当晚他在电话里说:“进入了隔离病房,人生中第一次穿上防护服,不到半小时就头晕脑涨,胸闷恶心。防护服密不透气,人仿佛置身于蒸笼中,像高原反应一样缺氧。接下来的几小时感觉真是煎熬,但我咬牙坚持下来了。”

表弟刚到武汉时,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是武汉市医疗系统濒临崩溃的时候,他所在的医疗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当时医疗物资相当匮乏,整个医院超负荷运行,不同于患者基本为轻症的方舱,定点医院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瘀滞在急诊、门诊和普通病房中,ICU病区早已人满为患,患者情绪焦虑、恐惧。同时,医疗队对新环境不熟悉,整个医疗环节从接诊到治疗,从取药到电脑使用、行政沟通都存在诸多问题。但大家还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不仅临危受命接管了武汉第五医院的ICU病区、呼吸科病区,还成立了全新的发热11病区;全队分为5个普通小组和一个重症ICU小组,以六班倒的方式进行轮班。     

最初一周,病人流转速度极快,危重症患者极多,患者情况变化迅速,很多人早上还能正常对答,下午就不得不上呼吸机抢救。这就需要医生紧绷神经,随时准备战斗。经过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经过持续治疗和千方百计的努力,一个月后,大多数患者病情平稳向好,逐渐恢复,并分批次安排出院。看到表弟发来的一则信息:“我们迎来了四位重症患者的同时出院。看着他们如释重负地走出医院大门,阳光打在他们脸上,顿时有热泪盈眶的感觉。阴霾终将远去,希望正在走来。”那一瞬,我亦泪流满面。


“钢铁侠”和“大白”的故事

表弟在抗疫日记中记录了许多令人动容的画面。有位80多岁的罗老太太,基础病多病情严重,情绪也极不稳定,他们就轮班陪护她:“奶奶,很快就会好的,我们陪着您,坚持就是胜利!”慢慢地,老人的病真的一天天好起来,开始每天都会跟医护们说“谢谢”,还主动和大家开玩笑,出院那天老人感叹说:“江西医疗队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还有一位危重患者熊大爷,也是80多岁,从生命垂危入院,到进入ICU插管,到恢复转入普通病房,全程都由江西医疗队治疗处理,整个过程跌宕起伏,惊险不已,经过数次抢救,老人还是一点点恢复了,最终痊愈出院。  

传媒3.jpg

表弟说,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刘姑娘,她是武汉中山医院的护士,很年轻,家里有一对1岁多的双胞胎宝宝。她在疫情初期便战斗在一线,不幸被感染,刚来我们病区时血氧饱和度只有78%,其内心的恐惧可想而知。每次进病区,我都习惯性在防护服的胸口画一个大圈,所以她喜欢叫我钢铁侠;因为防护服大多是白色的,她就开始称护士为“大白”。是的,钢铁侠来啦!大白也来啦!

小刘姑娘是坚强的。抗病毒药物呕吐反应很大,她每次都含着眼泪往下吞;她虽是护士却最怕打针,每次都缩胳膊,然后又鼓起勇气让大白们扎上。我给她戴上无创呼吸机的时候,她配合不佳造成对抗感强烈,但只要我皱皱眉,她就拼命坚持,哪怕紧握双拳,大汗淋漓。 

小刘姑娘是善良的。感觉稍好点的时候,会对我说:“钢铁侠,离我远些,别被感染了。”呼吸困难时,也只是用力握着我的手套,用祈求的眼神望着我们,却一声不吭。

熬了一天又一天,终于,她慢慢好起来了。肺部阴影一点点在吸收,呼吸困难一点点在消失,不再需要呼吸机。慢慢地,她的核酸检测阴性了,开始能摘掉氧气自由行走,能刷牙洗脸自己吃饭。她开始帮其他患者喂饭,安慰沮丧的患者,还带领大家做呼吸操,跟着大白们一起练习八段锦。

后来,她出院了!她听从安排,离开钢铁侠和大白,一个人先去隔离。她说要特别感谢江西医疗队,等疫情过去,一定要来江西,看看可爱的钢铁侠和大白们到底长什么样子,要和大家一直做好朋友。

小刘姑娘是康复病友中的一员,像这种能拔除无创呼吸机康复的病友不在少数。至今,江西医疗队累计已经出院了50多名患者,而且大部分都是重症恢复。

传媒4.jpg

随着一个个患者的痊愈出院,整个医疗队的口碑和声誉得到了武汉人民和医疗同行的肯定;也引起了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江西日报、江西卫视、江南都市报、科技日报、凤凰网等媒体都进行了实时报道。但表弟在日记中写道:“入鄂以来,有朋友称我们是‘英雄’‘最美逆行者’,但其实是过誉了,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如同士兵的意义在战场,医务人员的意义就是在医院。只不过换了个工作的城市,穿的衣服从白大褂换成了防护服,多戴了几层口罩而已。平时我们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在这里亦然,都是在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指引下工作,也都是用尽一切办法让患者能健康地走出医院,并没有什么区别。”

表弟是乐观的,但说实话,家人没有一天不是提着心的。刚开始那段时间他太忙了,就每天深更半夜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个“OK”的手势报平安,一个月后,他发来信息说:“这里的一切逐渐变得有序起来,患者也在慢慢康复。收治的第一批奄奄一息的重症患者,在下周有几位可以出院了,疫情的蹿升势头也终于要被摁住了。”

一直夜不能寐的舅舅和舅妈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舅舅也是一名医生,一直奋战在九江市的防疫一线,又因担心表弟而心力交瘁。现在终于能放下心来。


那些不能忘却的镜头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那些自豪、感动、哀伤甚至悲壮的情景历历在目。请战申请书上,那一枚枚红色的指印。援鄂出发前,男人坚决地剃光头发,女人毅然剪短头发,他们是儿女,是父母亲,是妻子、丈夫,是兄弟姐妹,是我们身边的人。当他们选择医护这一职业时,就做出了庄严承诺,现在他们用行动去兑现这一承诺,以平凡之躯努力承受着负重。这场疫情,让他们从茫茫人群中凸显出来,站成了特殊的队列,成为与病毒赛跑、抗争的人。那里是常人见不到的战场,是真实而残酷、血与泪交织的战场,越是危险时,他们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怕疾病,而是义不容辞,必须迎难而上。    

我每天看着群里、朋友圈里等网上的各种杂乱信息,彼此佐证或颠覆,疫情面前,人之脆弱和坚强历历可见,人性的光明与灰暗也历历可见。疫区一线的医务人员、方舱中的病人、奔忙的志愿者记录着点滴疫中生活,他们不带矫饰地讲述着真实境况、内心感受。有年轻护士禁不住防护服的憋闷和长达8小时的持续劳累而晕倒;有医务人员因为长时佩戴防护用具,脸上勒出深深的印痕;有身材瘦小的志愿者每天在搬运笨重的医用物资;有值完8小时班的医生还得再坚持1小时严格的消毒环节才能放心吃上一碗热方便面;有医护人员为了节省防护品全副武装躺在椅子或地上小憩休整……还有那些奔走在武汉城区的志愿者们,他们为出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送药,为寡居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帮忙接送上下班不便的医务人员……朋友中的一位弱女子,疫情之初,便百折不挠地联系了上海冠生园生产的一批压缩饼干,千辛万苦地运到了抗疫医院。这些普通人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人心最柔软处的善意,感受到人间值得的那一点珍贵的暖意。

还有许多镜头让人无法忽略,不能忘记,那个深夜跟在殡葬车后面痛哭奔跑、无助地叫着“妈妈”的女孩;那个被志愿者拍下来的,因父亲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去世而站在路边跺脚痛哭“我没有爸爸了,怎么办啊?我没有爸爸了”的女孩.....她们内心的绝望与无助,悲痛与恐惧,我们亦能感同身受。还有那张感动了无数人的看落日的照片,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因87岁的病人说“一个月没看过太阳了”,医生便停下来,让老人看了5分钟久违的落日。这些,时光同样铭记。

传媒5.jpg

表弟的抗疫日记还写道:我庆幸生长在繁荣昌盛的共和国。我们集全国之力,在一周时间内建起了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迅速组织了300多支共计4万多人的医疗队先后驰援武汉。还记得武汉人的开窗大合唱吧,大家一起喊“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一起唱国歌,我们听到的是不屈服的钢的声音。团结才有力量,坚持才是胜利,这种抱团高歌,既是强化自己的意志,也是用这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心灵自助。这种朴素的爱国热诚,是我们这个国家延续几千年的原因,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生命底色。国家有难,男儿理当收拾行装,随时出发。

传媒6.jpg

如今,各地援鄂医疗队顺利凯旋。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疫情之下,已是春暖花开。灾难与成长同在,在经历了这次人类传染病史上的大灾难后,相信我们会迎来一个美好、充实的明天。(作者:向晴,系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嘉艺德公司总经理)


来源:江西教育网

编辑:孙意坚 朱海明

初审:胡文艳 

复审:廖肇银 

终审:徐光明


来源:江西教育网
编辑:朱海明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